Monday, July 14, 2014

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系列3: 信奉穆斯林等同放弃 本身文化与身分?


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294743

不论中国穆斯林或是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,都是信奉“伊斯兰教”的信徒,然而,由于国情和环境上的差异,造成中马两地的穆斯林,在生活与文化上出现巨大差异。

中国穆斯林不断努力将伊斯兰文化实践在生活中,但我国的华裔穆斯林却恰恰相反,在信奉伊斯兰的同时,并不想放弃自身的中华文化与传统,因而一直徘徊在马来文化、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三岔口。

对于从来没有宗教选择权的马来族群来说,伊斯兰就是马来文化,马来文化就是伊斯兰,天经地义,理所当然,但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华裔穆斯林却是在“马来化伊斯兰”和“华人伊斯兰”之间挣扎交战。


有些人一出生就没得选择自己的宗教,有些则半途入教,突然改变的不只是宗教信仰,还有近乎断绝关系的家庭关系,皆因许多不成文的规定,产生不必要的误解,久而久之,成了人们“以为”的宗教禁忌,改变宗教信仰,就是放弃所有的一切。

王乐丽的“马来西亚的华裔穆斯林”学术讲座上,一位女信徒鼓起勇气道出深藏已久的疑惑。

女孩是土生土长的华裔,但突然之间变成了回教徒,不是登记局官员常犯的错置身分证内容乌龙事件,而是母亲改嫁马来丈夫,她和母亲同时成了伊斯兰信徒。

女孩突然之间面对很大的文化冲击,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,她很排斥这样的骤变,觉得自己被强制接受所有的改变,她不想放弃自己的传统和文化,却没得选择。

随着年岁渐长,了解愈深,她才慢慢改观和接受,经历了两种差异很大的生活文化,逐渐了解两个社会的想法和心情,但有些疑惑和心结一直没有解开。

对她来说,伊斯兰是一种宗教,但在这里却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,她拥抱伊斯兰,却也不想放弃失去自己的种族文化,很多华裔穆斯林和她一样,很想保留中华传统。

她坦承内心想法,像她这样的人之所以成为“双少数族群”,主要黑手是政治,政治一直灌输所有人 “殖民时代的分化政策造成今日的结果”,然而,她却认为那并不是本来的情况,那个时代,马来族群本来就聚集在城郊以外,印度人本来就是引进园丘工作,华人 向来在经济领域发展。反观现在,所谓的多元只是美丽的屏障,事实是生活在分化政策之下,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来。

王乐丽解释,伊斯兰是一种生活,但不是专属于任何一个族群,不论是马来人、华人、印度人或中东人,在一个多元的土地上,女孩却面对诸多禁忌,包括自己的传统和文化,那是国情,无关宗教。

她坦言,30年前的情况并不像今天这样,很多的问题,在逻辑上理应不是问题,却偏偏成为棘手的敏感问题,不禁让人反思,所谓的“多元”环境,是否真的给予马来西亚人走向多元?

不能将一切归咎于政治

不止一次有信徒提出疑问:政府或法律是否明文禁止非马来回教徒庆祝各自的传统节日,保留自己的 文化?看回马六甲王朝时期,疑惑更深,早期马六甲的马来人和郑和的华人伊斯兰社会,是否也有相同的冲突和矛盾?马中两国的华人穆斯林差异甚大,甚至是中东 回教徒也有所不同,是否因为国情和政策有别?还是因为种族政治利用宗教为幌子?

王乐丽不否认政治具有分化人心的自私目的,却不能将一切归咎于政治。根据她长期的研究和了解,华回所面对的诸多限制,很多时候并非国家政策和法律,而是一些无知的官员滥权所致,反之,大马政府其实一直尝试开放和世俗,但有些人却拒绝接受,拒绝改变。

“我有一个新加坡的朋友,嫁到马来西亚登嘉楼,夫家长辈都很好,相处也很融洽,但却不准她说华语,因为那是宗教所不允许的!”

“宗教从来就没禁止信徒使用自己的语言,那不是政府的政策,也不是宗教条例,而是无知的人,包括官员和宗教司的误导!”

她亲身接触过一些实例,有些宗教司甚至不断警戒信徒,不能参加非回教徒父亲的葬礼,因为葬礼过程中有违反回教教义的膜拜或祭拜仪式!

“对于我来说,那根本不是问题,自己父亲的葬礼,为何不能去?”

至于马六甲,早在郑和到来之前,伊斯兰教已经存在。当时的马六甲是备受瞩目的世界商城,多国人 种共同生活的复式社会(plural society),名副其实的国际多元社会,有很多穆斯林,也有许多非穆斯林,但不是每个马来人都是回教徒,也不是所有穆斯林都是马来人,也没有规定任何 一个民族必须信奉某一宗教。

后来,马来族群成为第一个自愿并认定自己的是穆斯林身分的族群,他们说马来话,实践马来文化,宪法也规定所有马来人必须是回教徒,人们就将马来人和伊斯兰划上等号,忽略了其他族群的少数伊斯兰信徒,有者甚至认为华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,也是一种误导。

隔阂与误解 源自对宗教的不了解

本地马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与误解,源自对宗教的不了解,早期一些华人登记为回教徒,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孩子多寡,领取生活津贴,这些人从不去了解宗教的意义,也没有实践穆斯林的生活,久而久之造成彼此互相厌恶。

站在马来社群的角度,对华裔穆斯林的观点多倾向负面,尤其是回教徒所享有的特别地位和权利,被视为是华裔选择成为穆斯林的最终目的,有些马来人甚至瞧不起华裔穆斯林。

因为一小撮人的别有用心,导致华裔穆斯林同时遭受华社和马来社群边缘化的窘境,双方都认为他们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信奉回教,想得到土著地位,享有土著特权。在华人的观念里,回教和马来人也被划上等号,一旦入教,就是放弃自己的华人身分,变成马来人,是种族叛徒。

人为因素造成隔阂难消除

尽管马天英温和的宣教方式和长期的努力,曾经发挥一定的效果,促进各族对回教的了解和接受程度,但“谋福利”的芥蒂始终无法根除,彼此间所存在的一些隔阂,也因人为因素而难以消除。

今天,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,资讯开放,大大促进马华穆斯林之间的了解,更能容纳和接受对方,不再像当初那样被人歧视,但大部分华裔家庭依然难以接受孩子入教,所以绝大多数华裔信徒从入教到理解、接受,往往会经过一段磨合期。

研究过程也发现,在郑和及马天英之后,新的传教方式越来越不同,一般宗教司的做法是告诉入教者 可为和不可为,否则就是有罪,一些则要新信徒马上学习以阿拉伯文祈祷,若遇到一些作风官僚的组织,甚至不会明确告诉信徒有关伊斯兰的事,信徒只要遵循马来 文化,就等于是实践伊斯兰文化,更甚者,未入教前妄想取得相关资料,唯有先入教才能获取有限的资讯和教义内容。

不是放弃,是全心全意

种种的人为因素,导致旁人甚至教徒本身都抱着错误观念,以为加入伊斯兰,就等于必须放弃原有的身份、传统和文化。王乐丽强调,其实穆斯林只是不能再和过去的宗教有任何关系,也就是全心全意信奉伊斯兰,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信奉多神教或没有一定的信仰。

然而,华人宗教和华人社会的情况,就像马来人和回教一样,惯有印象就是把宗教、民族和文化搭在一起,彼此也鲜少向对方解释两者间的不同,于是误解就日益加深,产生越来越多不必要的问题和状况。

最普通的实例是异族婚礼,一个华人女孩嫁入马来家庭,女方家庭说婚宴要用红色桌巾,但男方家庭 却认为那是“华人的宗教传统”而拒绝;再来就是葬礼,宗教司本身不了解华人文化,信徒也不了解回教,于是就发生“入教后不能参加华人葬礼”和“不能使用筷 子吃饭”等等的诸多误会。

尽管时代改变,情况也有所改善,许多人在入教前和谈婚论嫁的异族男女都会事先了解伊斯兰教的内 容,但华人家庭普遍上始终难以接受家族成员成为回教徒,不是对宗教有偏见,也不是反对家族成员“变身”为穆斯林,而是因为换教的同时,形同放弃自己的文化 和身分,传统家庭更视男儿改教为“断绝香火”,犯下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重罪,无颜面对列祖列宗! ●报道:陈绛雪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