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马来西亚,华裔穆斯林是“双少数民族”(double minority),身份模糊,处境尴尬,极度低调,有者甚至像“逃避”似地,不敢让人知道自己的身分。
同是伊斯兰信徒,他们总是被怀疑带有各种不单纯的动机。各种人为的因素和偶尔闯入媒体放大镜之下的事件,让极度低调的华裔穆斯林在社会上,一再难堪。
人们习惯从宗教和族群身份评价他人,对于华裔穆斯林,绝大部分人所知甚少,误解很多。也许人们习惯使用常规思维看事情,其实很简单,但是人心较复杂,从简入繁易,由繁回简难!
少数族群如印裔,在经济和国民地位上再怎么被边缘化,在宗教、文化及种族身份上,被视为“清清楚楚”,华裔穆斯林却似处在灰色地带,从来没停止过质疑和异样的眼光。
媒体兴风作浪?
早前华人穆斯林宗教司里祖安郑博士一番“私生子”言论,挑起华社敏感神经,引起反感和强烈抨 击,结果是殃及无辜,民间一些华裔穆斯林无端成为被仇视的目标,另外则有人认为华裔穆斯林之所以长期被歧视,除了族群本身的主观意识作梗外,还有一些媒体 的兴风作浪,这些后遗症,都是高高在上者所看不到的矛盾。
时至今日,华裔穆斯林的尴尬处境并非历史因素使然,若非政治因素从中作梗,500多年前郑和踏上这片土地时,就已开始建立起来的融洽关系和尊重,还能一直维持下去,甚至发展得更好。
著名华裔穆斯林研究者王乐丽早前受邀主讲“马来西亚的华裔穆斯林”专题时,就从历史角度指出,伊斯兰教和中华文明具有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渊源,身为穆斯林的郑和,就是一位备受各族群尊敬的历史人物,他的宗教背景从来就没引起所谓的歧视问题,种种误解和抗拒是后来才有的事。
中华历史的重要角色
追溯伊斯兰和东方文化的渊源,打从隋朝至唐代时期,伊斯兰就从阿拉伯和波斯(伊朗)传入东土, 而当时的主要商道“丝绸之路”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传教路线,一些商旅人或长时间在中国逗留,或落地生根,异域宗教随之开始传播、发展,但传教从来就不是进入 中国的目的,只是通使和经商,所以关于伊斯兰正式传入东方的时期,始终众说纷纭,没有一个结论。
不过,伊斯兰在中华历史中几度扮演重要角色是已经证实的史实。元代蒙古西征,得到西域色目人大 力帮忙,建立元朝(1279年-1368年),这些人都信奉伊斯兰教,后来大举东迁,深受重用,或在朝廷担任行政官、军事家、科学家、财务及税务专家等要 职,单是担任丞相者就有11人!深得元世祖忽必烈信任的赛典赤·瞻思丁,就是后来著名的世界航海家郑和的祖先。
元代军队中有不少穆斯林士兵,民间的手艺人、商人、宗教家、旅行家及其他领域都有不少穆斯林,元代地方官统称他们为“回回”,这些回回不带家眷,定居各地,和当地的汉人、蒙古人、维吾尔等族通婚,他们的后代,就成为在东土出生的穆斯林。
此外,广州、泉州、宁波、杭州以及扬州等主要城市,也都成为穆斯林的定居点,所以元代时期有这样的形容:元时回回满天下。当时的回回大约有400万人之多,回族家庭被称为“回回户”,用来区分和汉人家庭的明显不同,“回教”一词也就由此而来。
明朝回教繁盛势力大
明朝(1368年-1644年)帝王对伊斯兰颇为推崇,民间传言太祖朱元璋是回教徒,有者则说马太后是回教徒,当时的回教繁盛,势力雄大,一来是政治因素,二来帝皇重用的身边近臣是回教徒,比如常遇春、胡大海、蓝玉、沐英等名将,都是明朝开国功臣。
然而,明朝历代帝皇给予回民特别礼遇的同时,也采取民族同化政策,强迫蒙古人、色目人和汉人同化,强硬规定回民使用汉名、说汉语,甚至“不许本类自相嫁娶”,必须与汉人通婚,设定居住范围,对他们设下诸多防范和限制。
这样的政策对回民不但起不了作用,反而因为异族的通婚和改变宗教,使得回回人口增加,成为中原大地的新少数民族,随着郑和几度远航,虽说主要任务是促进邦交,但也间接使得回教在亚洲的传播愈加广泛。
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,虽然早期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没有宣教目的,也不曾突出自己的宗教,即使是 落地生根的中华穆斯林,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,但随着留居中国的穆斯林和信奉伊斯兰教的信徒越来越多,差异甚大的文化和自成一格的生活习 俗,也就显得格外突出,引人注意,继而发展成其中一个主要的正信宗教。
王乐丽指出,目前,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以伊斯兰为主要宗教信仰——回族(Hui)、维吾尔族 (Uighur)、塔塔尔族(Tatar)、哈萨克族(Kazakh)、塔吉克族(Tajik)、柯尔克孜族(Kirgiz)、乌兹别克族 (Uzbek)、东乡族(DongXiang)、撒拉族(Salar)及保安族(Bonan),其中,回族是最大的少数族群。
种族与回教
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中国、台湾和欧美国家,都以“伊斯兰”(Islam)和“穆斯林”(Muslim)区分回教和回教徒,但东南亚国家一般上仍使用旧时的“回教”和“回教徒”为统称。
王乐丽特别解释,1911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汉族、满族、蒙族、回族和藏族 成为主要的五大族群,此时的回族,在生活、文化和宗教上已自成一格,穆斯林信徒也涵盖其他族群,包括汉族,而一些回族却不一定是穆斯林或过着“回教徒”的 生活,所以中国改用“伊斯兰教”和“穆斯林”,区分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不同。
所谓的“回教”,指的是“回回”信奉的宗教,亦即伊斯兰教,随着回族人口增加,形成新型族群,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涵盖其他民族,不再是“回族的宗教”,加上生活文化各有不同,所以使用“伊斯兰”和“穆斯林”这样清楚明了的统称。
不过,东南亚大部分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则仍使用旧称,有这样一种说法,第一个定居于马来西亚的华人穆斯林,具有回回的传统与血统,所以至今仍沿用“回教”的名称。
让人混淆的方程式
若说马来西亚的伊斯兰含有族群主义,不是贬义,宪法清楚阐明,所有马来人都必须信奉伊斯兰教,所以种族和宗教已经划上等号,穆斯林就是马来人,马来人就是穆斯林。
这样的“方程式”看似简单,其实让人混淆,也衍生许多矛盾和冲击,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以为,回教徒就是马来人,其他族群都不是,而事实上,除了马来穆斯林,还有华裔穆斯林和俗称“嘛嘛”(Mamak)的印裔穆斯林。
此外,宗教也和文化也相互融合,文化被纳为宗教内里,在马来人的观念里,马来文化就是回教文 化,所以从来没有面对宗教与文化矛盾的问题,也没有人认为宗教和文化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,但对华裔穆斯林来说,两者具有大而明显的差异,即使中国华人穆 斯林,包括回族人在内,宗教和文化从来就是两回事。 ●报道:陈绛雪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