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293792?tid=632
明朝宦官郑和,是朝廷钦点的外交官,著名航海家,600多年前打开马中两国建立邦交之门重要历史人物,也是马来西亚华裔回教徒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人物。
郑和下西洋官访及宣扬儒家伊斯兰之后的500多年,同样是中国华人穆斯林的马天英,重新连接一度中断和走向分歧的马来及华人穆斯林社会。
然而,随着这位联系马、华穆斯林社会所尊崇的“共同领袖”于1980年代逝世之后,马华穆斯林又逐渐走入另一个新阶段,意料不到的是,在多元旗帜的引航之下,两个曾经走在一起的社群,今天却仿佛走入了一个迷局。
追溯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的历史源头,郑和肯定是最主要的关键人物。根据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,郑和祖先是西域色目人,曾祖父为拜颜,祖父和父亲都叫“哈芝”,就是曾到过麦加朝圣的穆斯林,所以郑和是来自高尚的穆斯林家族。
主要郑和成为阉人的推测,有说因朱元璋的汉人士兵痛恨蒙古人虐政,就把所有蒙古男孩的睾丸全都 割掉,一些和蒙古人有关系的小孩也遭受同样惩罚,源自色目人家族的郑和,就因为和蒙古人的深厚关系,所以在他10岁时就被军人割去阳茎,而未割去睾丸。之 后被当成“礼物”辗转解送,最后成为明太祖四子燕王身边侍卫,也决定了郑和日后传奇的一生。
郑和出自色目家庭,通晓阿拉伯语,而阿拉伯人的天文学和航海经验举世闻名,所以最后成为燕王派 遣特使下西洋的不二人选,促成郑和先后7次统率船队,从东南亚群岛,越过印度洋,直到非洲大陆东南岸的海域,其中东南亚群岛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,郑和的崇 高地位使得他的穆斯林身分,对东南亚华人和马六甲起了很大影响,整个马六甲王朝充满浓厚的伊斯兰色彩。
随从肩负宣教任务
据说当时的马六甲王朝君主拜里米苏拉于1414年皈依伊斯兰教,当时的马六甲堪称回教商业中心,在往后的日子,还成为“小麦加”,为华人的迁入奠下基础,郑和所重用的穆斯林随从马欢和费信,最后都被他留在东南亚,肩负宣教任务。
然而,明朝之后的清朝(1644年-1911年),满洲政府采取消极政策,封建制度,对回族实行政治、经济、宗教和文化迫害,后期更因朝廷腐败,导致大量国民流亡或移民海外,东南亚的华裔穆斯林也一度失去照料,中马两国的宗教联系一度中断。
无论如何,就历史而言,回人和阿拉伯人对中国元、明两代,以及元、明时期的马来亚,特别是马六 甲,确实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。至于马来西亚的华裔穆斯林后来身陷中华文化、伊斯兰文化和马来文化的矛盾夹缝,有些甚至“隐姓埋名”,那是现代和当代的发展 情况,当中涉及许多复杂因素。
马天英宣教促进团结
从郑和到访南洋之后的500多年,马来亚几乎成了华人穆斯林的落脚地,由于宗教和文化相近,闽 粤、海南、云南等地的华裔穆斯林陆续到来,英殖民时期引进大批华裔劳工,当中据说有将近2万名穆斯林,加上逃亡到南洋来的移民,逐渐形成拥有同样信仰,但 不同文化的新穆斯林族群——宣扬儒家文化观的华裔穆斯林,和土生土长的马来穆斯林各成一格,但两者相处融洽,并无冲突。
一般印象,华人是多神宗教,民间信仰,像郑和这样的伊斯兰教信徒就显得与众不同,但王乐丽指 出,郑和宣言儒家的忠孝仁爱,伊斯兰同样是宣扬善行的宗教,儒家是文化、哲学,伊斯兰是宗教,但内涵都是教人向善,所以不论是马来穆斯林或是中国穆斯林, 并无直接的冲突,很多问题和隔阂的出现,是后来种种人为因素所致。
继承回儒思想对照
在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社会发展史上,除了郑和,还有一个重要名字——马天英,亦即王乐丽的家翁,有关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的研究,他绝对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,也是继承郑和“回儒思想对照”、拉近马来穆斯林和华裔穆斯林距离的重要人物。
王乐丽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新疆回回领袖,家翁马天英曾是马来西亚华裔伊斯兰领导人之一,1960年和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共创马来西亚伊斯兰宣教机构,整个家族参与马华伊斯兰活动,前后将近半个世纪。
打消华巫两族隔阂
马天英全名“依布拉欣·马天英”,原籍山东临清,1939年组织了“中国回教南洋访问团”,巡 回马来亚,一面宣传抗日,一面宣教,整整一年多,足迹遍布每个城市和乡村,积极的活动间接打消华巫两族间的隔阂,1949年之后先后迁居新加坡和马来亚, 致力推广伊斯兰教活动,努力促进民族团结,尤其是华巫之间的和睦关系。
除了主持宣教机构,也在大马广播电台主持伊斯兰宣教节目长达10多年,还自己筹资、编写中英文 月刊,不论在华巫社群,都享有极高的威望。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伊斯兰教的中肯诠释:这不是马来教,也不是迷信落后的宗教,而是世界性的宗教,和儒家学 说有不谋而合、殊途同归的内涵。
相同宗教 不同实况
马天英1982年逝世后,马华伊斯兰社群之间仿佛断了一条连接的线,加上政治环境使然,马华穆斯林之间越走越远,逐渐形成今日文化隔阂的局面,华裔穆斯林也慢慢地把自己隐藏起来,不会刻意隐瞒,却也不会主动吐露。
明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,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可能就是穆斯林,只是从来不知道,知道后的必然反应是惊讶,曾经一度,华裔穆斯林一直生活在异样眼光之下,偶尔被拖到放大镜下,成为批评和仇视的聚焦。
社会发展演变造成差异
王乐丽在将近30年的亲身体验和研究中深刻体会,尽管华裔穆斯林只是宗教信仰上有所不同,在种族和文化身分并无冲突,也不该成为问题,但几百年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和演变,却造成了极大的差异,走向分叉路。
在中国,穆斯林就是穆斯林,没有人会问什么民族的穆斯林,但身为马来西亚媳妇的王乐丽却发现,这片多元土地上的人都很习惯性地以宗教区分所有的不同,宗教甚至把“非马来文化”当成“伊斯兰教”的禁忌,信徒本身不了解,连宗教司也有这样的错觉。
他们的身分依然是华族,但在宗教信仰上则与马来人相似,他们实践伊斯兰生活,也保留自身的华族传统文化,因此形成独特而低调的“华人伊斯兰”少数社群,但在马来社群,伊斯兰就是生活,就是马来文化,这就是马来伊斯兰和华人伊斯兰既共存于一个宗教之下,却又有所不同的实况。 ●报道:陈绛雪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