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ly 14, 2014

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系列6(完):厘清宗教灰色地带 回归自由

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295540


丁玉忠从宗教角度解释:“每个孩子都是上苍的赐予,都是穆斯林,所以都是以跪拜上苍的姿态躺在娘胎里。”

站在非回教徒的立场,宗教不能扼杀人权,每个人都应该被赋予宗教自由的权利,一个正信宗教导人向善之余,却不能绑缚人的一生,连带一个人的世世代代。

我国宪法赋予各族人民宗教自由权,但随着改教纷争越来越多,情况越来越复杂,在这多元宗教的土地上,引起连串争议,政府终于2009年杪探讨修改法令,赋予未成年儿童宗教自由的权利。


然而,此举却引起宗教组织和回教党的反对和抨击,只不过一句“探讨”,就已引起强烈非议,甚至被套上“政治企图”的罪名。

改教和人权问题成了非常激烈的争议点,使得马来西亚的“世俗伊斯兰”面对两难局面……

各种各样的入教和改教问题,让界线分明的政治、司法和宗教混淆不清,加上极端组织的搅乱和恐怖主义的横行,回教在我国成了不能触碰的禁忌,入教被视为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,改教更得承受非人的身心煎熬过程。

2008年之前,“改教”对穆斯林来说,是天方夜谭。于是有者明知徒劳无功仍积极争取,有者选择移居外国,逃避漫长的司法争取。

怡保一名林姓男子为取得公民权而皈依回教,为免“连累”他人及下一代,选择孤独终老,看他晚景凄凉,旁人更加视回教为畏途。

一名印裔妇女从小被孤儿院安排皈依回教,长大后结婚生子10年仍无法和印裔信奉兴都教的丈夫注 册,于是争取脱教;同样是印裔同胞,一名男子偷偷入教,并将3名孩子改教,东窗事发后引起轩然大波,被蒙在鼓里的妻子向高庭申请庭令,要求索回孩子的抚养 权,事件引起政府、宗教界和印裔社会的关注。

18岁后自行信奉宗教

接二连三发生的父母改嫁或偷偷入教所引发的监护权、管教、葬礼、保险受益人、探访手续、继承遗 产及死者遗体拥有权等各项问题,社会出现越来越多促请政府修改法令,厘清宗教条例所存有的灰色地带,尤其律师公会呼声最迫切,不止一次要求修改条文,厘清 联邦宪法的宗教条文,彻底解决纷争不休的宗教问题,也避免改教事件一再重演。

政府终于2009年杪在内阁议决,夫妻任何一方该信回教,孩子须按照两人结婚时的共同宗教抚养,直到孩子年长18岁后,才自行决定要信奉哪一种宗教,而夫妻任何一方在改教前,也必须按照民事法处理离婚事宜。

修改皈依宗教法令

政府也设特委会着手修改几项与皈依宗教问题有关的法令,包括《1993年回教法律行政(联邦直辖区)法令》、《1976年法律改革(婚姻与离婚)法》以及《1984年回教家庭法律法令》。

一旦修改有关法令后,回教徒一样可在民事法庭提出离婚申请,而与孩子抚养权、福利、教育有关的事,皆须获双方同意,父母也将被禁止为未成年孩子改换宗教信仰。

然而,政府的这项议决虽然赢得非回教徒和律师公会的欢迎,却引起回教党和宗教组织的反对,坚持儿童信仰不能以父母婚书为准,此先例一开,日后必将衍生许多纠结难解的问题,政府此举也被公然违反宪法,甚至含有政治意图。

改教争议

今年初,北马一名女华裔穆斯林陈燕芳,成为大马第一个成功申请脱离回教的个案女主角,举国侧目。入教18天,争取脱教长达4年有余,从入教到脱教,间中都面对诸多难听的冷嘲热讽和冷言冷语,而法庭的判决也引起高度关注和争议。

陈燕芳之后,双溪大年华裔少女林晓薇失踪期间成为回教徒,引起另一宗改教风波。

把改教问题抛给丁玉忠:“大人拥有自主权,可以选择自己的宗教,但在伊斯兰之下,孩子的宗教信仰,是否就只能由别人说了算?”

涉及司法和政策的事,丁玉忠或任何人都不便发表意见或评论,但站在宗教司的立场,他这么回答:“在伊斯兰,每个孩子都是穆斯林,所以穆斯林的孩子,一定也是穆斯林。”

“每个孩子在娘胎里时,都是跪拜真主的姿势,而出世为人后后向真主跪拜的姿势也是一样,那是自然现象,从来不会改变。”

他一再强调,伊斯兰并没强迫人入教,但穆斯林都相信若要组织一个和乐的家庭,夫妻两人必须有共同的信仰和生活习惯,婚姻才会长久,不会总是产生歧见,吵吵闹闹,影响感情。

“在伊斯兰,我们也相信前世、今生和来世,而婚姻也不只是一辈子,是从前世、今生一直到来世都在一起,所以我们定要找一个共同信仰的伴侣,来世才能继续在一起。若非这样长久的婚姻,是不受伊斯兰承认的。”

华裔穆斯林处境难堪

过去,华裔穆斯林被套上“叛徒”的严重罪名,今天虽然思想改变,但华裔穆斯林的处境还是有点难堪,一些华裔家庭抗拒入教,而“改教”在一些回教国家也被视为叛徒,若很不幸陷入这样的局面,等于是“双重叛徒”。

丁玉忠摇头:“其实没有所谓的背叛,只是这些人是不可信的,反复无常的,一个人连自己的信仰也朝三暮四,反反复复,叫人怎么相信这人的信誉呢?”

至于孩子皈依课题,若是非回教徒夫妻任何一方改嫁,孩子已超过12岁或是17、18岁的成年人,都能选择是否跟随父母改教,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成为穆斯林,但不是强迫。

其实不只是丁玉忠,其他宗教学者或对伊斯兰历史有研究的人,都以伊斯兰从中东传到中国的历史为 依据——清朝满洲政府采取消极政策,封建制度,对回族实行政治、经济、宗教和文化迫害,后期更因朝廷腐败,导致大量国民流亡或移民海外——认为大马南来的 华裔祖先,相信不少也是穆斯林,却因为逃亡和历史因素而变成了非回教徒,而中国的各种民间信仰也就成为后来世世代代子孙的信仰。

相信华裔祖先是穆斯林

此外,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,跟随者当中也有部分穆斯林留在这里落地生根,繁衍后代。

换言之,伊斯兰研究者和宗教司相信,一些大马华裔祖先极有可能就是穆斯林,为了逃亡而隐姓埋 名,隐瞒穆斯林身分,后来的华裔劳工则将中国民间信仰和风俗一并带到南洋,华裔穆斯林反而成了双少数族群,并衍生出后来各种入教和改教问题,那到底是谁先 “改教”则又足以成为争议的问题。

历史的详情已难以考究证实,他只能从宗教角度略谈对“改教”的看法,涉及司法及政策的宗教问题,他不便发言。不过,他很肯定的一点是,中国的回族肯定不是马来西亚过去的。

原来,丁玉忠曾经应一位华裔穆斯林男子的要求,到他位于登嘉楼的家见其岳父母时,努力说服两位长辈改变对伊斯兰的看法,结果男子的岳父不但不信,还坚持己见,认为中国的穆斯林,都是马来西亚过去的!

人性将简单复杂化

当华裔穆斯林以低调姿态生活在自己的小社群,战战兢兢不敢坦然示人不同的宗教身分,穆斯林的圈子又怎么看待这些予人“特殊”印象的双少数族群?

“就是穆斯林啊,还能怎么看?”就连从小就是穆斯林的他,也不止一次面对马来穆斯林试图“纠正”他有关伊斯兰的一些用词和教义。

有一次,他到新山探访朋友,遇到一位穆斯林,就问候对方,岂料对方却一脸认真“提醒”他,那是穆斯林才能用的词语,还反问他是不是马来人?

“当我告诉他我不是马来人但却是穆斯林时,对方随即明白言下之意,脸红地点头走开,后来还悄悄地付了我的茶钱。”

王乐丽说大马是“马来人和伊斯兰划一”,丁玉忠的几次经历就已证实这一点,但只要稍加澄清就能化解误会,并不存在所谓的政治平台以及种族栏目茫然问题。

“政治和宗教本来就不是一体,大马虽然有多个政党,也有单一族群政党,但除了回教党,大部分政党或是多元或是单一族群,都不会以宗教背景为录取党员的标准。

“华裔穆斯林的身份证种族栏目上,还是华裔,有政治抱负的,还是可以加入马华、民政、公正党或是其他的多元政党。”

到头来,很多问题往往都是一小撮人自己制造出来的麻烦,事情的本身原来是很单纯,但人性总爱将简单复杂化。

宣教路上十余载,他很肯定不论是伊斯兰或大马政府,都没有明文规定入教者必须放弃原来的身分、断绝家庭关系、甚至是自己族群身分,参政更不是一个问题!

结语

不论什么国家,宗教问题敏感度和影响力堪称第一,关于华裔穆斯林的课题,讨论范围很广,也有深入探讨的必要。

所谓的“敏感”和诸多忌讳公开谈论的问题,其实源自于人,一再发生的身分证错置宗教乌龙事件、 信徒打官司争取脱离穆斯林身分、有人死后宗教局人员突然上门“争尸”、“阿拉”字眼引发一连串的教堂焚烧事件,全国陷入紧张气氛;“土著权威组织” (PERKASA)公然发表挑衅言论,利用宗教发表极端政治的言论……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宗教事件,让宗教抹上“更敏感”色彩。

华裔穆斯林在这片土地生活了几百年,却一直被忽略,若亲自接触过这些华裔穆斯林,或是放开先入为主的观念,试着了解身边的华裔穆斯林,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亲切随和,抛开宗教的包袱,大家都是同一个国度的同胞,没有什么不同。

我们都是一家人,我们一家……都是人。 ●报道:陈绛雪

4 comments:

  1. 错了,你完全错了。

    ReplyDelete
  2. 华裔穆斯林被套上“叛徒”的原因,我估最大的理由是因为人们对回教的恐惧。这不是“误解”,而是通过国际,和这国家大部分回教徒的所作所为而得出的“印证”。以上某些字眼可能会因阁下对回教的“虔诚”程度造成误解,但本人要言明本身并无冒犯之意,只是就阁下所写的文章来表达看法而已。

    ReplyDelete
  3. 重要的是,我相信回教里有好人,但绝唔相信其教义完全没问题...

    ReplyDelete
  4. 我想问一问,我爸爸妈妈还没有结婚就生下了我,妈妈是马来人爸爸是华人如今他们离婚很多年了,而我现在已经成年了想改教换去佛教可以吗?

    ReplyDelete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