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uly 14, 2014

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系列5: 改教风波 如何平息?

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295428

因政治、国情和各种人为因素介入而造成的华裔穆斯林处境,看似错综复杂,其实主要关键在于“改名换姓”和“放弃身分”这两道结,只要解开这束缚已久的枷锁,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,甚至根本不会产生问题。

来自中国的苏莱曼丁玉忠(Ustaz Sulaiman Ding Yu Zhong)在马来西亚回教徒福利机构(PERKIM)担任宗教司已有十多年,把华裔穆斯林提出的疑问统统抛给他,他一叠连声反问:“谁说穆斯林必须改名 换姓?谁说入教后就不能敬奉祖先?谁说必须放弃本身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?谁说入教就是走出家庭,断绝关系?”

“伊斯兰从来不曾规定人们必须放弃原来的一切,不论什么族群的穆斯林,身分证上的种族栏目不会改变,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,更是毫无冲突的两码子事,怎么竟成了问题?”


去年,一名来自关丹的华裔男子选择入教成为穆斯林,却搞得家里鸡飞狗跳,父亲愁眉难舒,母亲闹自杀,妹妹不谅解,圆满家庭几乎崩溃。

原来年轻男子是家中唯一的儿子,在华人家庭的传统观念里,儿子就是继承香火的人,改信伊斯兰意味着从此改名换姓,家族香火自此断绝。

男子一个“改教”的决定,在平静无波的小家庭掀起滔天巨浪,全家人都陷入痛苦与挣扎,欢笑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父亲的沉默,母亲的眼泪,妹妹的质问。

丁玉忠后来陪同这名男子去见他的家人,试图解开他们对伊斯兰的想法时,伤心欲绝的母亲居然下跪恳求,嘴里不停地说:“把我的孩子还给我……”不论怎么劝说和解释,她都不肯听,就连在大专求学的妹妹也完全抗拒,最后只说服父亲的谅解。

做足施舍和礼拜

面对男子母亲和妹妹的绝决反应,丁玉忠没说什么,只是告诉男子每个星期不论多忙,都要回家,履行孩子的责任,孝敬父母,并且做足一个穆斯林必须做的事——施舍和礼拜。

“我只能教他如何成为一个好孩子,好信徒,但我无法打开别人的心。”面对入教者,他从不认同和家庭决裂式的入教方式。

“我绝不鼓励入教者家庭断绝关系,只会告诉他们若要当一个好信徒,一定要学习施舍和礼拜,但当一切的基本功课都做足了,符合好信徒的条件之余,却不懂得孝敬父母,真主也不会接受你所做的一切。”

僵持局面终于化解

隔了一段日子后,那位男子的家人慢慢了解,曾经僵持不下的局面终于化解。

这起事件虽然发生在去年——教育和思想水平已大大提升的21世纪,但却反映出华社对入教的直接看法。尽管丁玉忠和许多宗教司不断强调,伊斯兰和穆斯林也从来不是专属于任何一个族群的正信宗教,但相较于印裔穆斯林,马来西亚华裔穆斯林还是难以避免经历这样的“考验期”。

上述这名男子所面对的难题,其实也是本地许多华裔穆斯林刚入教时所会面对的情况。毕竟在大马这片国土,种族和宗教混为一谈已是根深蒂固,只有靠信徒本身的理解、实际行动和时间考验,才能慢慢化解。

身分尴尬的小社群

站在逻辑观点,马来西亚最引以为豪的就是“多元”这项特色,各族间理应对彼此的宗教和文化有足够的认识,然而事实却是相反。

我国华裔对回教的普遍了解,至今仍停留在忌讳猪肉、严禁酒精、一夫多妻,加上政治人物的极端行 径和频密发生的炸弹袭击事件,虽然没有诉之于口,但许多人内心却是将回教冠上“极端分子”和“恐怖主义”的罪名。各种因素综合,华裔穆斯林就成了身分尴尬 的小社群,尤其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异样眼光,许多华裔穆斯林就已在心里把自己隔离。

因为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因素,华裔对国家主流宗教伊斯兰的了解不但流于表面,甚至因为改教、抢 尸、回教法和各种相关新闻而愈加抗拒,虽然本着同胞之情而忍让与包容,却始终无法“接受”,与其说华裔穆斯林处境难堪,困难重重,其实最难面对的并非同是 穆斯林的友族同胞,而是自己所属的家庭和社群,要改变马来穆斯林不难,要改变家庭和华社对伊斯兰的想法,却像拿脚去踢石头。

误解与隔阂已改善

丁玉忠不否认“误导信徒”的事件确实存在,但有关马来穆斯林和华裔穆斯林之间的误解与隔阂,甚至是成见,独立初期或是十多年前的时代,或许相当普遍,但现在已大大改善,反而是华裔家庭因缺乏了解而相当抗拒,以偏概全,一竹竿打翻一船人。

至少在他十多年的宣教和处理过程,撇开因通婚而改教的原因,随着时代改变和资讯开放,绝大部分华裔穆斯林都是因了解而自愿皈依伊斯兰,另有所图的负面例子越来越少,反而越来越多自愿入教的信徒,家庭关系依然亲密如昔。

“现在人思想不同,会主动了解后才决定入教与否,一些华人家庭不但能够接一个家庭里有不同的宗教信仰,还能互相包容,真的不一样了。”

反过来看,过去一些华裔穆斯林确实是抱着特殊目的入教,有者是为了一夫多妻制,一些则是为了逃避婚姻责任,一些是为了老来有人收尸送终,去年公民权新闻频频见报时,就有人坦诚“当初以为入教就能拿到公民权”的错误想法。

非改名不可吗?

所谓“行不改姓,坐不改名”,姓名对于华人来说,不只是一个身分证明,更是家族绵延不息的代号,放弃姓名等于放弃自己的族群身分,而皈依回教的华裔,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“改名换姓”、“数典忘祖”的“不肖子孙”。

这一点,丁玉忠和王乐丽说法一致:“伊斯兰经典或是大马法律,并没有明文规定入教的非马来信徒必须放弃原有的文化和姓名,更没有鼓吹禁足亲人葬礼和缅怀祖先的条例,只要不是和宗教有关的仪式,都没有冲突。”

丁玉忠一贯的做法是鼓励决定入教的华裔穆斯林保留原有的姓名,只在中文名字前面加多一个穆斯林名字,所谓改名换姓,用姓名标榜本身的种族和宗教身分的“规矩”,并非回教教义所定。

原有名字不雅才改名

“一些家庭确实面对这样的问题,但并非大马的国情,有说法指这是效仿印尼部分地区的做法。”

丁玉忠的教名是“苏莱曼”,从小他就用这个名字,但在入学后,同学就都叫他中文名字“丁玉忠”,自家亲友则以苏莱曼为名,完全不是问题。

他特别解释,一般上,若信徒被要求改名,通常都是因为原有名字包含不雅之意,比如狗、猪、猫、牛等以禽畜为,名,带有贬义的字眼。

据他了解,过去我国的华裔穆斯林在入教后,名字后面都会有个“bin Abdullah”或“binti Abdullah”之类的教名,他猜想那是从印尼流传过来的形式,但没有人深究这个问题。重点在于,若从语法来看,“bin Abdullah”指的是“Abdullah的孩子”或“Abdullah的后代”。

圣训没改名换姓原则

“经典和圣训里都没改名换姓的原则,所以为何一定要改名?而且明明不是‘Abdullah’的家族,那不等于是欺骗吗?伊斯兰并没有这样的依据。”

他刚到这里时,确实有许多人“提醒”他改名换姓是“大马国情规定”,但他本身就是回族:“怎么跟我说伊斯兰有这样的规定呢?”

他重申,不论伊斯兰、基督教、佛教或任何一个正信宗教,基本原则都是导人向善,绝非蛊惑人心,伤天害理,更不会极端得强逼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身分,甚至和家人断绝关系! ●南洋商报 报道:陈绛雪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